重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利将在第十届园冶高峰论坛作主旨报告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国际设计杂志 Author 不断前行的
建筑如何适应未来城市需求,为改善人居环境作出新贡献?7月4日至11日,2020年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暨第十届园冶高峰论坛即将隆重举行。持续一周的大会将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研讨交流。其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利先生将在7月4日发表题为《Two Slopes, Two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ility》的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创办。张利先生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是建筑界老牌杂志《世界建筑》的主编,不断探索人性尺度空间设计的简盟工作室创始人。近年来,他与简盟工作室团队承担了众多有影响的设计项目,曾获中国建筑学会创作金奖、英国AR D国际新锐建筑师奖、荷兰鹿特丹国际建筑双年展设计竞赛一等奖等奖项。
SOME DESIGN WORKS
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单板大跳台运动(Big Air)在全球的第一座永久跳台,也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跳台造型设计的灵感来自跳台竞赛剖面曲线与敦煌“飞天”飘带形象的契合。跳台的钢结构设计还预留了未来竞赛剖面变化的可能性。
远观跳台 ©布雷
“飞天”壁画(左)和项目模型(右) ©布雷
大跳台外表皮在材料的应用上考虑轻透,尽量化解巨大体量的跳台给人带来的压迫感,同时能够满足竞赛对于防风的要求,另外因为项目工期一再提前,采用了安装方便又能实现高完成度的穿孔铝板,穿孔率经过风洞实验也能够满足防风要求。
大跳台的外表皮采用了安装方便又能实现高完成度的穿孔铝板
©布雷
在色彩方面,如何在工业遗址中找到符合首钢气质又有奥运标致的色彩,经历了多种方向的尝试,最终选用了以冬奥会徽色彩为基调的渐变方式,整体颜色偏冷,从顶部开始的蓝紫色、绿色蔓延了整个助滑区,适于冬季冰雪运动特色,起跳区黄色和红色的渐变节奏加快,使较暖的颜色在接近地面时结束,渐变色配合穿孔铝板和造型本身的扭转,将“飞天”飘带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大跳台在首钢园整体偏灰的工业背景下跳脱又并不突兀,在群明湖倒影的映衬下显得尤为灵动飘逸。
立面色彩采用了以冬奥会徽色彩为基调的渐变方式 ©布雷
跳台主体结构为钢结构,大量采用了高强钢和耐候钢,节省用钢量达到9.75%,减少碳排量约950吨。跳台结构的剖面曲线在满足Big Air竞赛要求同时,为空中技巧比赛预留了剖面变化的可能性。在造型上三条飘带简洁表达出“飞天”飘带的概念,顶部飘带标识出发区,中部飘带为主体包裹兼有抗风柱、竞赛照明灯杆和安全防护网支撑结构柱,并兼有防风作用,下部飘带与中部飘带和主体结构相互掩映,同时为将来跳台底部的空间改造提供可能。
大跳台的钢结构设计 ©布雷
大跳台夜景 ©布雷
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
项目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及周边区域。张家口赛区分为云顶滑雪公园、古杨树场馆群和太子城冰雪小镇三个组团。古杨树场馆群位于赛区南侧,为新建场馆群,包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山地转播中心与技术官员酒店,由一个周长3公里的环形步行平台串联起来。步行平台冬季被白雪覆盖,自然地嵌入周边山体,冰清玉洁,称为“冰玉环”。跳台剖面与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的S形曲线契合,称为“雪如意”。跳台由顶部的顶峰俱乐部、中部的大跳台、标准跳台及裁判塔,底部的看台区组成。运动员等人群通过缆车系统以及上山道路,可便捷的从山下到达山上运动员出发大厅、VIP入口区等区域。
北京延庆谷家营小镇艺术中心
建筑位于谷家营园艺小镇中心,主要表现为一个一个角部向上卷起的竖放的瓦片形成的广场。卷起的部分揭示出地下的艺术空间。广场的南界有一个大门框装置限定,即是对史传在二十世纪初期前存在于此的戏台的致敬,也是对北侧天田山和永宁阁的框景。一条悬挂的步桥从广场卷起的西北角蜿蜒而下,引向地下的半室外院落和室内展览空间。在整个地下空间使用了一种特殊设计的柱子,每棵柱子从中间向上下两头收分,上半部分面材为亚克力,内部集成照明,下半部分面材为铝。
设计理念源于中国北方传统四合院建筑。主体建筑围绕室外中庭布局而成,周边设计大小不一的小院与内庭园。建筑外轮廓以不同的角度转折变化而呈现,对视线起引导的作用。屋面采取双坡形式,其屋脊的两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也做了错位和高差的处理,小型内院的置入也增加了展览的趣味性。立面设计利用独特的算法将南侧弧形围墙上的表皮砖网组织成凹凸不平的的肌理形式,精致又不失古朴的韵味。
建筑为青少年提供夏令营和冬令营,把中国孩子带到临时社区,在学习文化、工艺和社会化各种技能的同时接近自然。建筑坐落在一个狭长的沙丘。一个连续的螺旋式斜坡从沙丘的一侧开始,围绕两个庭院盘旋到达最高点,然后降落到沙丘另一边的地面上。在这两个庭院中,外面的庭院被设计成开放的,用于集体活动;里面的一层由一楼的教室和一楼的宿舍组成,供私人活动使用。沿着它的整个长度,斜坡有助于在上面和下面形成一系列的空间。活动空间的不同高度、扩展和坡度设计,可以鼓励年轻人更具创造性地锻炼身体。
项目位于北京旧城中心南锣鼓巷入口处。南锣鼓巷是北京胡同游最受欢迎的目的地。项目是对一座建于1950年代旧楼的改造。此楼原为电子器件厂,在1990年代到2000年代间曾用作洗浴中心。项目由两部分功能组成:位于首层的南锣鼓巷游客到访中心,以及上面各层的零售商业。在屋顶平台上可获得各个方向的很好视野,不仅可俯瞰南锣鼓巷,而且可远眺鼓楼及故宫。立面的改造以砖、金属和玻璃完成,通过质感和色彩的设计在不复古的前提下与四合院形成良好对话。立面从上至下细节及变化逐渐增加,降低了建筑的尺度感。原建筑夹层墙之间的一棵树被保留下来,并集成到东立面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元素。
玉树是藏区极其重要的宗教中心之一,这一价值主要来自于新寨的嘉那嘛呢石堆。它历经300余年的来自各方的信徒的堆放,目前有2.5亿块嘛呢石,规模为世界之最。嘉那嘛呢游客到访中心由回字型功能空间和环绕其周边的11个观景台组成,2个观景台指向嘛呢石堆,其余9个分别指向9处宗教活动圣地或历史上的重要地点。一方面通过展示空间与观景台对嘉那嘛呢历史文化进行价值诠释,服务于到访信徙与游客;另一方面集成邮局、诊所、嘛呢石研究及公共卫生间等,服务于玉树本地社区 地方材料与建造工法的使用进一步加强了游访中心与嘉那嘛呢历史文化圈的时空连接。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屋顶花园“新九洲清晏”在世博会期间用于密集人流的休憩与疏散,在世博会后作为上海市重要的屋顶开放空间,为市民与游客提供长久的休闲与公共活动平台。在园林景观方面,“新九洲清晏”是对不同地理与气候条件景观的抽象集萃,其形制取意于圆明园四十景之九州(洲)清晏。其“九州”不再以具象的地域方位划分,而是以抽象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划分,涵盖了世界人居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九种典型状态。除“雍”外,每一“洲”均以微微起伏的破地环绕周边,在中心依靠植物、铺地、小品的配置表现主题。“洲”与“洲”之间则以水面分割,以步道联络。四组小品建筑散布在各“洲”之内,作茶室、咖啡、餐厅等用,以丰富“新九洲清晏”的公共休闲服务功能。
项目地处宁波市中心三江口的甬江东南岸,建于原和丰纱厂厂址之上。该厂区在2000年代初期几乎被拆平。项目包括五栋高层建筑和一个连续的裙房。有三个设计策略使这一在其他方面司空见惯的综合体免于平庸,并且使其与所处的历史和地理环境都能有所对话。高层建筑全部垂直于江边布局,使江与城市内部空间发生更多的联系。裙房在朝江一侧形成退台状的屋顶平台,而且平台空间被进一步地碎片化成较小的公共空间尺度。原址上遗留的唯一一栋近代洋房建筑被原封不动地保留在中心广场内,为周边相对的新建筑群增加了识别性。
这一小型建筑是北京奥运会的辅助性设施之一。在奥运期间,是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划船)中心的媒体中心。在奥运会后,是现在顺义水上公园的游客到访与管理中心。建筑的空间以简单的模式组织。一个大的梭型体量容纳公共区域,四条小的临水侧翼容纳办公室,其间是三个小庭院。建筑的设计强调占地最小化,以及与其附近的水上中心主建筑——观众看台相比,尽可能地消隐。
项目发掘了气候适宜性设计在艺术表现上的潜力。金昌被称为中国的“镍都”,拥有世界第三大镍矿。地方气候是典型的中国西北部干冷、多日照气候。山脉呈现独特的顶部平坦、侧向垂直肌理强烈的特征。计灵感来自于当地的气候与山脉。设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建筑西南部城市干道一侧的通长连廊。这一连廊的外墙由西向的实墙和南向的玻璃幕墙交替组成,其立面效果既形成了对金昌山脉特征的再现,又起到了吸收日照蓄热的作用。
届时,让我们锁定张利教授的专场直播,更多互动体验,前所未有。大家如有相关问题,可提前在本文下方留言区留言,我们将提前整理汇总,你可能得到张教授的答复!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
相关链接:聚焦 | 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将于7月4日开幕
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学术委员会名单
——END——
园冶 · 竞赛
见证设计力量
园冶 · 论坛
传播行业声音